close

今天的報紙用了半版篇幅在講一件事
是今天所有的新聞裡,我覺得最需要關心的。

報導說,在一項跨國的學生閱讀素養調查裡顯示
(調查對象是小四的學生)
在全球45個受測的國家地區中,台灣排名22,
(剛好一半,這樣的表現可以稱的上"在國際平均水準之上"嗎?
報紙居然可以做出如是的評語....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....)

雖與美國(18)、英國(19)、澳洲(20)相去不遠,
(這又如何呢?在這方面與美英相當很值得驕傲嗎?)
但在受測的三個華人國家中的排名則敬陪末座,
遠遠落後於第二名的香港和第四名新加坡。 

而前五名依序是:
俄羅斯、香港、加拿大(亞伯達省)、新加坡、加拿大(卑斯省)

此外,台灣的學生因為興趣、自發性的
每天(或幾乎每天)閱讀課外讀物的比率只有24%,
遠低於國際平均值的40%,排名最後,吊車尾。

對於台灣這樣的排名成績,我不覺得驚訝,
畢竟從一次次的國語文能力低落的報導裡,
還有升學主義與補習教育盛行的風氣下,
甚或著迷於電視電玩漫畫更勝餘文字書籍,
現在的孩子不讀書、沒時間讀書,都不是新鮮事。
但在國際間一比,這樣的數字還是讓我覺得很難看,也很難過。

這項調查所顯示的另一個結果是,
台灣學生在選擇題方面的表現還不錯,但在問答題方面就較不理想了;
還有,作業寫得多的學童,成績不見得較高,這點倒是國內外皆然。
這些代表什麼呢,代表「閱讀」課本以外的書籍,真的是件重要的事吧!

掌理教育的主管人員為大學升學率高達九成而沾沾自喜時,
究竟有沒有注意過最最重要的扎根工作呢?
基礎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,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大人,
一個孩子將來會不會持續保有閱讀習慣和思考能力,
奠定影響基礎的關鍵絕對不是大學或研究所的教育。

為什麼我們在問答題方面答題狀況較不理想,
因為我們不思考也不讀書,整天就就是算數學、唸英文,
還有寫不完的生字練習與評量試卷,這就是我們的教育。

閱讀和思考是一種習慣,是要從小培養的,
當然,這與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有絕對的關係,
我們的孩子當然不是不夠好,這是大環境整體的問題,
除了阻礙課外閱讀的升學主義和補習教育之外,
台灣本身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就相當大,這個洞不填平,
想讀書的孩子沒書讀,我們的文化素質自然失去均衡,
哪還談的著提升閱讀習慣和增強思考能力?

唉~
如果可以讓所有的孩子都快快樂樂的讀書該有多好,
畢竟,從課外書裡所能得到的樂趣和知識
遠勝於課本所教給我們的,甚至還要多更多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舒心 的頭像
    舒心

    等待花季

    舒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