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上星期五去電影院看了《色。戒》,真的是很精采的一部片!看完的當下會感到沉重,但有些東西會一直在心裡迴響,不是感動而是複雜的一種情緒。

《色。戒》讓我想到兩句話:「情到濃時人憔悴,愛到深處心不悔。」,前句給易先生,後句給王佳芝。

看完電影之後回頭再讀一次小說,我覺得自己對小說好像比較有感覺了,雖然張愛玲的文字還是讓我感覺很冷淡,但李安的電影卻成功的讓故事有了溫度。


床戲。

李安怎麼這麼厲害,能把一篇不過一萬多字的小說,轉換成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像,同時又具象化了張愛玲隱晦文字裡供人揣想的欲言又止。

無論是「每次和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」,還是「到女人的心裡的路通過陰道」,這部份在張愛玲的小說雖已是欲蓋彌彰,但仍屬抽象且隱藏著太多可堪玩味的玄機,但這些若要搬上螢幕就可得費心。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曖昧眼神與肉體交纏的情慾,是小說文字的延伸與強化,而不是無中生有胡亂添加的煽情戲碼,愛慾情仇都是《色。戒》裡流動著的情緒,只是張愛玲的文字太冷眼旁觀,於是李安毫不保留的影像便顯得激昂了。

報紙寫的沸沸揚揚的三場情欲戲,逼真寫實毫不掩藏扭捏,的確帶給我視覺上和心理上的震撼,但那幾幕赤裸交歡的畫面,讓我感受到的是激情而非搧情。

我從一開始就不是很喜歡那些過分聚焦於「色」與「欲」的報導,以「搔得人蝕骨銷魂,燒得人臉紅心燙」來形容已讓我覺得太過,好奇兩主角「有沒有假戲真做」更是無聊,這些在我看完電影之後更是覺得如此,用影像說故事和用文字說故事,在本質上本就不同,老是繞著這些問題去討論改編者是否尊重原著,以及是否物化女人,這些實在都太太太太太無聊了。

我十分同意李安所謂的床戲之必要,由色生情,再由情生愛,三場情感層次井然的床戲,不僅是挑出了張愛玲藏在文字裡的心思,同時也藉這些驚心動魄的情慾,強化了人物的心境轉折與感情深度,也帶出兩人間敵我界的線逐漸模糊。

赤裸裸呈現於一次又一次激烈性愛中的,除了原始的肉體歡娛與最初的征服快感外,更多的應該是雙方對彼此濃烈卻又壓抑的情感爆發,以及一種潛藏於內心深處的脆弱徬徨與擔心害怕,所以他們須得在肉體的貼合中相依相偎,這或許是那個動盪的時代底下最真切的,同時可能也是唯一的安慰。


麻將。

《色。戒》自麻將桌上開場,也從麻將桌上收束,戲裡大概有至少四場的牌局,李安好像十分著重這個部份,有很多鏡頭是繞著在牌桌上在拍的,官太太們的眉眼神情、奶油手上的閃亮戒指、打牌的聲音、交談的聲音,雜沓交錯著,看起來只是稀鬆平常的日常消遣,底下似乎又不平靜。

我不會打麻將,不懂麻將經,對這國粹術語全然不解,也就看不出牌桌上頭是否有什麼奧妙之處。像在某一場牌局中,易先生一直要打七筒(好像是這個名字吧)給王佳芝,又有意無意的瞅著王佳芝,而易太太和另一個官夫人在旁瞪眼;在一場牌局中,某官夫人說易先生要升官了,易太太當下摸到「中」,高興的亂喊亂叫。這些地方假如有人看了電影的話,麻煩跟我解釋一下好唄。

我所能感受到的,是牌桌上的各懷鬼胎,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桌麻將……各有各的算計。

官夫人們打牌時的交談雖看似漫不經心,實際上言語中又透露著比較和計較,比誰手上的鑽戒大啦,誰昨天去吃飯找了別人不找自己啦,富貴逼人的官太太們亦有女人家小鼻子小眼睛的一面,當中流露的眉宇表情和肢體反應,還頗有點意思,其中又以易先生為偷看王佳芝寫在紙上的電話,而彎身低頭吃綠豆糕的那一幕為最,真的太有意思 。

畢竟是官太太們的「社交」,牌桌上的輸贏倒是其次,牌桌外的輸贏才是正經,這對王佳之而言亦然,牌桌上偶爾爆出的政治動態以及接近易先生才是她的目的。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,易先生是汪政府的權力核心,行事謹慎接近不易,唯有過牌局接近愛打麻將易太太,成為易太太不可少的牌搭子,王佳之才有下手的可能。

只是這樣我就不免要想,王佳之在牌桌上老是輸錢不知道是否是故意的,這樣她才有機會扁著嘴向易先生可憐地說「我辛辛苦苦跑單幫賺來的幾個錢都輸光了」,但這也就可憐了那個背後出錢買帳的同學了,還被他老爹誤以為他不學無術,在外頭包養酒家女呢。


易先生。

我喜歡電影裡的易先生,李安在電影給易先生加了許多小說所無的描繪,在原本的喜怒幾乎不形於色之餘,卻又使易先生這個角色更添血肉,突顯出他人性的一面,壞人並非壞的一無可取,他也有愛、有情、有恐懼,而不是僅像張愛玲文字裡形容的那樣寡情、自私,李安的這點用心,是電影比小說更優的一個地方。梁朝偉超有戲的眼神也為這個角色大加分,易先生的凶狠,易先生的恐懼,易先生的難過,易先生給人的感覺,很多時候是建立在眼神的表現上的。那雙眼睛真的太迷人。

電影的中後段,王佳芝與易先生在居酒屋幽會,王佳芝款款清唱著「天涯海角覓知音…咱們倆是一條心…患難之交恩愛深…小妹妹似線郎似針,穿在一起不離分」,王佳芝藉小曲向易先生訴情,易先生被觸動而落淚,這一幕不僅表達了小說裡「她還是真愛他的,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」的描述,在情感上卻又超越了「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番遇合」的那種討人厭的自我陶醉,而是真真正正的對王佳芝動了情。

這部份若再對照先前的一場戲,就愈發明顯了:王佳芝在車內因久候易先生而感不耐,待易先生一上車便忍不住抱怨,易先生卻激動的向她暴露了原應保密的工作內容,在情感的衝擊下失去了他原有的冷靜與理智。但我覺得最能表現易先生對王佳芝的情感的,還是要屬電影結尾的那一幕了,那絕不是像小說結尾那樣,還自鳴得意的想著「她臨終一定恨他。不過『無毒不丈夫』。不是這樣的男子漢,她也不會愛他。」。

電影的最後一幕,易先生親自簽下處決書後回到家中,在暗裡悵惘的看著王佳芝睡過的空床,怔怔地撫著白色的床單,易先生看著時鐘,聽到十點的鐘聲響起,心中估算著王佳芝這時該被處決了,死於自己所簽下的那張處決書。此刻他的心裡應該會想起,王佳芝曾在這個房間裡說對他說「你相信不信,我恨你」,向來不信人言的他卻激動的說「我相信妳恨我」,他可能這才發現原來他老早在那時就愛上了王佳芝。所以他才會哽咽對易太太說「什麼都別說」、「若有人問起就說麥太太回香港了」,不論是出自保護憐惜之心,亦或是不願面對真相,易先生對王佳芝的情感都不言可喻了。

又,有眼睛很利的網友發現電影裡的易先生,在簽處決書的時候所簽下的名字是「易默成」,這個地方倒是我努力半天也看不出來的。看出那三個字寫什麼已經很厲害了,而他的解讀更絕:「易默成=易先生+丁默邨+胡蘭成」。我覺得這說法還頗有意思的,或許李安真玩了這麼個小把戲也不一定。


王佳芝。

王佳芝是《色。戒》的核心,湯唯的出色表現是讓電影大加分的關鍵。湯唯在電影裡的身分等同是「一人分飾兩角」,在愛國話劇表演上高喊「中國不能亡」、在電車裡把頭伸出窗外仰著臉的,那是清純的女大學生王佳芝;在裁縫店裡要易先生把袖子改短些、在門口的台階上邊掏鑰匙邊回眸問易先生是否要進屋,那是風情萬種的漢奸情婦麥太太。湯唯在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中轉換,很厲害。

看完小說的時候我只覺得王佳芝是個傻女人,想狠狠罵她一頓,為什麼喜歡上鄺裕民這不值得喜歡的人,又一廂情願的愛上了易先生這不該愛的人,最後落得個怎樣的下場,又有誰會真心的為她難過?但看了電影之後,我卻很替王佳芝難過,我覺得她不是傻,只是太多情也太深情。

一開始她因為鄺裕民的緣故,投入了那場幼稚的暗殺漢奸大計,然後讓她熱血激昂的好同學們在背地裡商量好要犧牲她的貞操,賣了不暗世事的她以換得舉事的機會,後來事蹟敗露大家跑個精光,讓失去少女純真的她一切犧牲變得不值,難怪張愛玲要寫「有一陣子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,結果後來恨他,恨他跟那些人一樣。」,我也恨透了鄺裕民,這個愛情上的孬種。

後來她再遇上鄺裕民,又因著鄺的鼓動再次接近易先生,以自己青春的胴體去誘惑易先生,讓鄺裕民再賣了她一次,好完成鄺裕民和老吳既兼顧國仇又報了家恨的大業。王佳芝那時一定沒想過,被父親拋棄、被鄺裕民當工具的她,最後居然會愛上她的獵物,讓易先生像條蛇一樣,慢慢的深深的鑽進她的身體裡,再慢慢的深深的鑽到她的心裡,讓她的身與心全淪為易先生的奴,而她雖知不該卻已是不知所措、無法自拔了,畢竟在她的生命裡沒有人這樣重視過她。

因為這樣,王佳芝對易先生有了不忍之心,她演的戲是假的、是以「麥太太」的身份做給鄺裕民和老吳看的,而她「王佳芝」內心對易先生的情是真的,居酒屋一曲「天涯歌女」已不證自明,但真正明白顯露出王佳芝對易先生情感的,還是要屬珠寶店樓上的那場戲。和易先生走進珠寶店時,明顯可以看出王佳芝的不安,她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她也知道她可能承受不住事情的結果,所以當她面對易先生的柔情目光,聽到易先生叫她「戴著」時,王佳芝的心就徹底潰堤了,於是她顫著嘴角小聲的叫易先生「快走」,送走了自己以生命交換的愛情。

有一點我不太明白的是,王佳芝在三輪車上拿下領口的毒藥,代表了什麼?老吳交代她一但事蹟敗露就吞了毒藥,但她只是取下毒藥而已,難道是他心裡對易先生存有希望嗎?可是王佳芝應該也想的到,她的命不是易先生想留就可以留的吧,橫豎都是一死,難道她比較願意死在別人的槍下嗎?亦或是她要以這樣的方式讓易先生永遠記得她,為她難過?


鄺裕民。

在張愛玲的小說裡鄺裕民幾乎只是個過場的角色,我不懂為什麼李安要加這麼多戲份給鄺裕民,雖然給了這個角色更多血肉,我還是討厭鄺裕民這傢伙,甚至比書裡的那個更討厭!他真是壞透了壞透了壞透了!真該被捅一千刀一萬刀!

知識分子固然應有其時代自覺,但不是像鄺裕民這樣的。

總是自以為是的說著大話,看起來有滿腔熱血,但跟本就不成氣候,沒有計劃沒有能力還想殺人,他以為這像在台上搬演話劇那樣簡單嗎?太荒繆了。鄺裕民領軍的一票人殺曹副官的戲碼,就像幼稚小孩在發洩情緒,舉刀猛刺卻都刺不中要害,讓曹副官還能一路跌跌撞撞的朝門外退,鄺裕民到底有沒有想過他究竟在做什麼?

但沒計劃的殺人洩忿還不是最讓我反感的地方,我最看不下去的是,鄺裕民在電影院裡對王佳芝說:「我最不希望的是妳受到任何傷害」,這是什麼鬼話啊,當初要不為了是鄺裕民,王佳芝會有之後的犧牲嗎,這個愛情上的孬種,王佳芝的傷害都是因他而起,他居然還好意思說出這種話,就算他對過去真有愧咎,此刻再說這話已無意義,只是聽來更諷刺罷了。

還有,王佳芝、鄺裕民、老吳間的那場對話衝突,鄺裕民真的是為保護王佳芝才激動的嗎?還是因為王佳芝的一切早已超出她的掌控之外(或許包括感情,或許鄺以為王仍對他有意思?不得而知)?而鄺裕民之後在房外的告白,我私心以為他想把情緒瀕臨崩潰(一顆心快被易先生佔據)的王佳芝給拉回來的成分,在那當下恐怕大於他對王佳芝的情愫與歉疚,而王佳芝一句「三年前你可以的」,無疑是一個最高竿的軟釘子,精準的扎入鄺裕民的心。

或許有人會認為,是王佳芝為了成就個人的私愛而害了愛國的大計,送了鄺裕民等一干人的年輕生命,我不反對這樣的觀點,只是我得說這樣的觀點對王佳芝太不公平,鄺裕民愛國是理所當然,王佳芝愛人難道就有錯?若不是時代弄人,又何以牽扯出這麼多紛紛擾擾?若不是立場互異,王佳芝為什麼不能和唯一真心待他易先生在一起,易先生又為什麼要狠心殺掉他唯一「信任」的王佳芝?


不多寫了,請原諒我的情緒化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舒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